主管单位: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总编:褚洪涛
主编:尹彦波
副主编:罗园园
创刊:1981年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5-276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43-1215/TD
刊期:月刊
联系电话:0731-88671578
E-mail:kyyk@chinamine.org.cn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5(1):1-5,27.
摘要: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关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系统工程。阜新市经济转型要区分一般性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条件,发挥即将形成的交通区位优势、近海优势和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经济转型试点城市的优惠政策;注意解决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战略性问题,包括城市定位与发展方向、城市规模与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产业转型与城市转型的协调、深化国企改革与发展民营经济、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与区域合作、水土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城市与区域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
2005(1):6-9.
摘要:我国的萤石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萤石资源分布比较集中,矿床的品位低,加上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资源浪费严重,且出口量过大。在分析我国萤石资源优势和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和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制度以保护资源;加强地质勘察力度以增加储量;充分利用尾矿和贫矿资源;寻找和使用接替资源等措施。
2005(1):10-13.
摘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也是有色金属矿业企业的生存命脉。针对当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总体态势与开发特点,全文着重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科学发展观等角度论述和解析了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应遵循的方针与原则,以期为有色金属矿业企业制定资源开发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2005(1):14-16,27.
摘要:原地浸出中矿岩结构演化是一个受多因素耦合作用的复杂动力学过程。本文对原地浸出作业中矿岩裂纹扩展与破坏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理论分析,发现了渗流水楔作用是矿岩裂纹产生、扩展及贯通的重要原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原地浸出矿岩结构演化的数学模型,对于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浸出速率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意义。
2005(1):17-20.
摘要:用带扫描电镜的电液伺服试验系统对细骨料混凝土进行了断裂试验,拍摄到了不同荷栽水平下裂纹扩展过程的SEM图像。对应于荷载水平,对这些断裂过程的细观图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表明裂纹扩展路径具有明显分形性质。此外,从理论上分析得出断裂路径的分维数D与传统方法计算的断裂能GF之间存在着InGF∝D的关系,这一结论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2005(1):21-23.
摘要:地下采矿引起的地表塌陷和裂缝,严重威胁矿山生产安全,破坏地表生态环境。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地表塌陷的形成机理,从地下开采、降水疏干、大气降水、地下动水和爆破震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引起地表塌陷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名河铁矿地表塌陷是地下开采及其诱发的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结果为地表沉陷规律研究和后期地表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5(1):24-27.
摘要:根据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多种因素,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分析的角度,综述了工程实践中常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评述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主要特点和适用性,并展望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的趋向。
2005(1):28-30,75.
摘要:通过水泥土的抗折试验,证明了微晶作为添加剂可以增强水泥土的粘结强度。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水泥土的断裂力学模型,分析发现添加微晶后水泥土的断裂韧度普遍增大。借助SEM照片观察到水泥土的微观形貌,经过适当假设,建立了水泥土的分形弯折裂纹模型,用分形几何的理论分析了微晶水泥土增韧止裂的微观机理。
2005(1):31-33.
摘要:利用实测的钻孔扩底灌注桩静载试验数据,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桩基沉降量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并用残差GM(1,1)模型对原预测值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GM(1,1)模型可有效预测桩基沉降量。应用实例中,用预测的桩基沉降量修正了其实测值,结果表明,钻孔扩底灌注桩具有比检测结果更优的承栽性能。
2005(1):34-36.
摘要: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巷道底鼓问题日趋严重。分析了采深对巷道底鼓的影响,以及自重应力、构造应力、围岩强度、地温、水随开采深度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深部开采条件下巷道底鼓发生的机理,并对自重应力、构造应力、围岩强度、地温、水对底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2005(1):37-40.
摘要:表征MIM喂料流变学性能的主要指标是喂料的粘度及粘度对应变和温度的敏感性,这些指标可统一用MIM喂料综合流变学因子进行评价。本文运用该评价因子研究了几种不同配方粘结剂的Kovar合金喂料的流变性能,并通过成形生坯强度和产品浇口痕迹进行综合比较,选择了一种最优的注射成形Kovar合金蜡基粘结剂。
2005(1):41-42,85.
摘要:对某选矿厂矿泥的无氰铅锌分离工艺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改造该选矿厂的工艺流程结构,并使用组合抑制剂,在不降低铅锌回收率和精矿品位的条件下,成功地实现了无氰铅锌分离,从而提高了环境效益。
2005(1):43-45,88.
摘要:海底富钴结壳矿床的开采,需要实时掌握富钴结壳矿区的微地形特性。全文首先通过线形变换,把富钴结壳矿区所测的原始数字高程数据映射到[0,1]区间;然后,根据微地形的分形特性,采用常见的中点位移法对微地形高程数据进行分形插值,并进行三角网格剖分,在VC 环境下,利用OpenGL三雏图形标准,编程绘制出海底微地形图。整个系统编程算法精练高效、界面友好,并通过实验验证,仿真地形形象逼真、真实可靠,为实现深海微地形可视化提供了解决途径。
2005(1):46-48,55.
摘要:土地复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业务的需要。利用GIS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其目的在于制定合理的土地复垦规划方案和进行科学管理。首先介绍了GIS在土地复垦中的应用现状,阐述了基于GIS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及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然后提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并给出了几个主要功能的应用模型及实现方法。该系统有助于提高土地复垦规划的效率和科学性,促进土地复垦的发展。
2005(1):49-52,71.
摘要:在矿床仿真系统中,用户所查询的数据是地质数据库的外部视图,需经查询条件的设置来获得。全文基于XML技术,生成查询配置文档,经DOM解析建立定制的查询树,保存所需的外部视图,供用户直接选择使用。从而解决了不同视图供不同用户、一个视图供多个用户、各个视图供多次使用的问题,且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提高了仿真系统的实用性。
2005(1):53-55.
摘要:大量的煤层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给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常规的储运方法投资太大,而具有笼型结构的1m^3水合物能包络164m^3纯甲烷气体,用水合物法作为储运煤层气的新方法具有安全可靠、费用低的优势,能代替常规的储运方法。介绍了一种用于合成笼型结构水合物的合成设备、合成原理及用水合物储运煤层气的优点。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煤矿瓦斯排空,进行合成再利用。
2005(1):56-58,79.
摘要:在计算机上虚拟出传统的矿井三维实体形态是近年来虚拟矿山系统研究的热点。介绍了一种基于OpenGL开发虚拟矿山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提出了两种矿井虚拟现实系统三维图形建模方法,结合实例详细说明了虚拟矿井系统软件开发的总体设计思想以及系统的整体构架和各个功能模块,对煤矿安全生产、矿井优化设计和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具有重要意义。
2005(1):59-60,65.
摘要:可视化技术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矿业中的应用更是方兴未艾。全文主要论述了可视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数据流模型,介绍了可视化的两种主要成像方法一面绘制法和体绘制法,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最后对可视化技术在矿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2005(1):61-65.
摘要:根据赤平投影的成图原理,利用数学解析的方法,可直接求解有关线与面的组合关系。因此,对用计算机语言有效表达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进而编制程序求解这些问题。指出了在编程求解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关键操作的实现例程。
2005(1):66-67,85.
摘要:矿用胶带输送机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生产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80C196MC专用芯片的矿用带式输送机电控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系统功能、系统硬件构成及软件编制。该系统集控制、通讯及保护于一体。可实现起动、停车的预报及故障报警。可对输送机发生的跑偏、打滑、温度、烟雾、堆煤、撕带等故障进行保护性停车,并指示相应故障的类型,能保证胶带运输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行。
2005(1):68-71.
摘要:通过现场和室内实验,着重研究了高温控制爆破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爆破器材的隔热保护、起爆网络的可靠性和爆破产生的振动冲击的控制。推荐了被爆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应采用的新型隔热材料及装药结构,同时给出了施工过程中避免拒爆的方法及控制爆破产生的振动冲击对被保护对象(如炉衬、炉皮和支撑轴承等)危害的具体措施。
2005(1):72-75.
摘要:介绍了某万吨级特大型双层多排药室爆破在爆后岩碴清运中发现的问题,分析了山体中部上、下层药室之间局部爆破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探讨了上层药室爆破对下层药室爆破的影响作用机理,并初步提出了大型双层多排药室爆破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005(1):76-79.
摘要:岩爆的预防和控制对深部高应力区矿床的安全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凡口铅锌矿深部矿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地应力场特性,对凡口矿深部矿床开采的岩爆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程序对各种防治措施引起的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以期为凡口铅锌矿深部矿床开采的岩爆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2005(1):80-82.
摘要:叙述高峰矿区的地压显现特点,地压活动产生的根源以及岩体稳定性评判标准,评价了高峰矿区100号矿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探讨100号矿体残矿量回收的可能性。
2005(1):83-85.
摘要:将绿色物流的概念引入煤炭企业,在分析煤炭企业物流中非绿色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实现煤炭企业物流向绿色物流转变的途径。
2005(1):86-88.
摘要:针对巷道中通风阻力影响的模糊性,在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5个标准模式,运用模糊识别的方法确定各因素的隶属函数,从而合理评判巷道中通风阻力大小与巷道通风效果的优劣。
主管单位: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总编:褚洪涛
主编:尹彦波
副主编:罗园园
创刊:1981年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5-276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43-1215/TD
刊期:月刊
联系电话:0731-88671578
E-mail:kyyk@chinamin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