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总编:褚洪涛
主编:尹彦波
副主编:罗园园
创刊:1981年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5-276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43-1215/TD
刊期:月刊
联系电话:0731-88671578
E-mail:kyyk@chinamine.org.cn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3(Z1).
摘要:自2001年第四届年会召开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新的管理体制下运行,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民营各方面的积极性,生产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2002年全国10种常用有色金属的产量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达到1012万吨,首次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第一生产大国。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依靠科技进步。近年来,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通过自主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创新,有力地提升了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了生产建设的大发展。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技术装备上已普遍达到或接近世界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但是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要实现2020年国民经济发展第二步目标,有色金属工业在技术上除了要进一步努力去全面赶上国际先进外,还需要更深入地依靠科技进步去消除由资源、能源、环保和产品结构给行业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因素。所以按照中央要求认真做好2020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保证有色金属工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是有色金属科技界的最高学术团体,肩负推进行业科技进步的重任。为了协助做好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实现行业2020年...
2003(Z1).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金属矿山深部开采技术与研究概况,提出了诱变深井高应力、高地温、高井深为有利因素,变革深井开采技术所应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2003(Z1).
摘要:叙述了一种新的制取高比表面积钽(铌)粉末的方法,即用至少一种选自Mg, Ca, Sr, Ba 和 Ce的碱土金属卤化物加碱金属还原氧化钽(铌)的方法。以氯化钙加钠还原氧化钽为例,得到了比表面积大,化学杂质低的钽粉。这种原生粒子达到纳米级的钽粉原粉经过热团化、降氧等后续处理得到电容器用团化钽粉。对该钽粉进行了湿式电性测试。
2003(Z1).
摘要:为达到降低铝电解的温度的目的,对低温度下(800~900℃)电解冰晶石-氧化铝体系电解质制取金属铝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用透明电解槽观测低温铝电解中进行的物理化学过程 ;低温电解质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低温电解中的能量消耗;铝在低温电解质中的溶解和电流效率;氧化铝在低温电解质中的溶解;低温电解质中NaF/AlF3摩尔比的检测方法;低温电解的电极过程;惰性电极在低温电解过程中的应用。
2003(Z1).
摘要:近年来,加压湿法冶金应用于处理重有色金属硫化矿发展迅速,在环境保护及强化金属提取方面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本文以加压湿法冶金处理含铂族铜镍硫化矿过程中铂族金属的行为为主线,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简要评述了加压氨浸、加压酸浸、加压碱浸和加压氰化等技术所适应的物料特性、工艺特征和生产实践。对铂族金属在加压浸出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讨论。
2003(Z1).
摘要:论述了山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和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做大做强是山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并详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3(Z1).
摘要:介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与有色金属工业的特点和地位,研究加入WTO后的机遇与挑战,指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及其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003(Z1).
摘要:阐述了国内外氧化铝工业的发展,我国加入WTO 后铝工业受到的冲击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了21世纪初我国氧化铝工业发展的方向。
2003(Z1).
摘要:分析了我国重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现状、国际上重有色金属冶炼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在这方面与国外的差距,为我国重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2003(Z1).
摘要:回顾了我国铝工业发展的历史,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了我国铝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我国铝工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3(Z1).
摘要:在深入分析世界氧化铝工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铝土矿资源特点以及氧化铝工业的现状,指出了我国氧化铝工业所面临的新机遇和必须应对的严峻挑战,并对我国氧化铝工业为应对挑战所必须开展的研发工作进行了总结。
2003(Z1).
摘要:介绍国内外稀散金属的生产与供需形势,论述我国稀散金属的资源保证程度、技术水平、发展历程和方向,认为稀散金属产业的发展,应调整并实施好自身的资源战略。
2003(Z1).
摘要:简要介绍了我国钼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指出:尽管我国钼业近十多年来已在产品结构和生产规模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经营规模分散、加工深度不够、产品质量不高、国内应用开发不足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2003(Z1).
摘要:我国铝用炭素工业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局部装备落后,致使产品质量难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表现在预焙阳极的体积密度低、电阻率大,抗压强度低,炭渣脱落度大,净耗高;铝用阴极的抗钠浸蚀较差,热膨胀率较高,电阻率较大,致使电解槽炉底变形,寿命较短。为此探讨了我国铝用炭素的发展方向,并叙述了在工艺技术方面和设备选择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2003(Z1).
摘要:金属铝是一种可永久储存的“能源 资源”型材料,具有十分优异的可持续性能,它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作用,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位。金属铝在生产领域和应用领域具有正、负可持续性能特点,决定了一些产铝大国对铝工业在国家水平上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国际间展开竞争。
2003(Z1).
摘要:地球化学和矿床学的进展推动矿床地球化学主要在成矿理论和分析测试方法两个方面获得进展和突破。分析了金属成矿理论在构造与成矿、金属成矿省演化与成矿、超大型矿床寻找和探索理论研究等8个方面的进展,以及多种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微区、微量分析测试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对当前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的研究前沿及其主要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2003(Z1).
摘要:近10多年来,我国地质和矿业两大关联产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矿产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以及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新形势下采取“地矿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地矿一体化纵向发展战略。
2003(Z1).
摘要:介绍了我国黑、白钨矿资源的保有储量及其分布,分析了钨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我国黑钨资源的保有储量有限,且勘查到新的黑钨矿床的可能性极小,而已查明的白钨资源丰富,其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为实现我国钨业可持续发展,应进行从大规模开发黑钨向大规模开发白钨资源的战略性转移。作者推荐了10个可大规模开发的大型、特型白钨或黑、白钨共生的矿床。
2003(Z1).
摘要:早古生代海底火山活动形成的火山-沉积绿岩建造,为不同类型的有色金属矿床以及成矿物质的叠加富集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和有利的构造环境,是金和多金属极有潜力的找矿地区。
2003(Z1).
摘要:陕西省铅锌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凤县-太白地区,年产量占全省的72%。目前,铅锌资源保有储量不足3~5年开采,找矿迫在眉睫。作者通过在该区长期找矿过程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分析了各个找矿阶段的成矿理论应用,讨论了凤太地区铅锌矿成矿过程中的主要控矿条件,确定了下一阶段的找矿思路和找矿目标。
2003(Z1).
摘要:综述了第七届国际充填采矿大会论文集的主要内容,着重介绍充填材料、充填体力学、膏体充填、充填设备与系统的应用现状与最新进展。
2003(Z1).
摘要:在ENFI承担的云南驰宏公司深部资源矿山的开采设计中,采用了以全尾砂、水淬渣、废石和水泥为原料的膏体泵送充填采矿工艺,提出了将该矿建成尾砂不进库、废石不出坑的清洁化无废开采矿山的目标。
2003(Z1).
摘要:通过论述中国钽资源的储量、特征、供求态势,结合世界钽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指出了中国钽行业实施“走出去”资源开发战略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走出去”的具体方式与建议。
2003(Z1).
摘要:介绍了运用自然崩落法采矿工艺时开展岩石力学工作的方法,在总结铜矿峪矿5号矿体810中段矿石崩落块度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影响矿石崩落块度的因素,提出了降低大块的措施。
2003(Z1).
摘要:通过对1138m分段道与分层联络道的变形监测,结合现场巷道破坏、工程地质条件、地应力环境、支护特性、采动影响等的调查研究,指出了采准巷道失稳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巷道支护时宜强不宜弱的观点和地压控制措施,为后续采矿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3(Z1).
摘要:通过剖析传统建矿模式的弊端,总结安庆铜矿新模式建矿经验以及分析近10年我国金属矿山建设和生产的新情况,提出了矿山投资风险共担、实行矿山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化分工协作等为内容的矿山建设新模式。
2003(Z1).
摘要:根据铜坑矿92#矿体的开采现状,提出了单元矿块堑沟连续推进崩落法,以缩短采准时间,减少万吨采掘比,提高回采安全性,增加矿山效益。
2003(Z1).
摘要:介绍了世界和我国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状况,并对国内外资源利用及其材料的消耗、污染状况进行了对比,阐明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为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做到环境保护。
2003(Z1).
摘要:对金川公司二矿区富矿石选矿生产指标进行了统计,结合二矿区中、西部矿石性质、矿物组成的变化,对二矿区富矿石选矿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选矿技术经济指标体系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客观地评价了近年来金川公司二矿区富矿选矿的生产情况。
2003(Z1).
摘要:分析了金昌市镍资源综合利用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金昌镍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3(Z1).
摘要:介绍了金川集团有限公司Ⅲ矿区贫矿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着重对Ⅲ矿区贫矿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意义作了详细阐述
2003(Z1).
摘要:为降低钽铌湿法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中的氨氮氟浓度,回收氨或铵盐,对分类处理钽铌湿法冶炼产生各种废水的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证明,对高酸废水采用生石灰(CaO)中和,可完全去除氟、硫酸根离子;对中低浓度含氨、氟、硫酸根废水采用生石灰沉淀-蒸馏法处理后,废水中氨的含量小于25㎎/L;对高浓度含氨、氟、硫酸根废水采用蒸发结晶、热分解、冷凝吸收制取NH3H2O、NH4HSO4、NH4HF2,有效地降低了废水中的氨、氟,制取的NH3H2O、NH4HSO4、NH4HF2完全可以返回钽铌工业使用。
2003(Z1).
摘要:研究五公里铜矿尾矿库无土覆盖建立植被和毛家湾铜矿尾矿库有土覆盖农作物种植。结果表明,铜矿尾砂上直接种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复垦方法,草、灌木和 乔木相结合可以形成很好的植被覆盖,大大改善库区的生态环境。用少量黄土与尾砂混合覆盖,复垦投入少、作物产量高、作物可以食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复垦方法。
2003(Z1).
摘要:介绍微孔精密过滤机处理重金属废水新技术。采用微孔PE管压滤机可对化学处理后的重金属废水进行高效精密固液分离与污泥脱水。微孔PE管精密过滤机过滤分离效率高、效果稳定,重金属废水经一次过滤可达到排放要求,能对污泥脱水,渣干度达30%~40%,操作迅速、方便、机械化程度高,使用寿命长,占地面积小,动力消耗省。国内已有1000多家企业成功应用。
2003(Z1).
摘要:金川集团有限公司镍铜冶炼中产生大量含硫烟气。1987年建成硫酸一车间用于回收硫资源,治理二氧化硫污染。之后,陆续建成了3个硫酸生产系统及1个亚硫酸钠生产系统。至2002年底,已经拥有硫酸500 kt/a、亚硫酸钠20 kt/a的生产能力,基本能满足对硫资源回收的需要。按照集团公司发展规划,目前开始建设500 kt/a的硫酸新系统,并对现有系统继续改造,扩大烟气利用量。作者对该公司硫酸生产发展前景和制约硫酸生产的因素进行分析。
2003(Z1).
摘要:对有关拜尔法矿浆预热升温过程中结疤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评述。主要包括:结疤的矿物组成、结疤的生成机理以及近期在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同时,对结疤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2003(Z1).
摘要:介绍了SY300(kA)以上级预焙阳极电解槽及供电整流系统的设计,为设计大型预焙阳极电解槽,开发了电解槽物理场仿真数学模型和工程设计软件。现已设计了7个系统的SY300kA电解槽和1个系列SY350kA电解槽,其中已有3个系列SY300kA电解槽投产运行,其运行情况良好。
2003(Z1).
摘要:介绍了铜、锡、铅、锌重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砷的分布和脱除情况。铜冶炼的脱砷重点在铜电解液的净化,主要采用电解法和溶剂萃取法,而铜冶炼过程中火法脱砷研究较少。锡精矿含砷0.5%~5.5%,一般在熔炼前进行焙烧脱砷,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高砷烟尘则采用电热回转窑焙烧法或湿法脱砷。铅锌冶炼过程脱砷的研究集中在高铅砷转炉烟尘、铅阳极泥及次氧化锌的脱砷研究。
2003(Z1).
摘要:介绍了中铝广西分公司氧化铝厂一期提产5万t技改项目中,蒸发单元所采用的机械压缩降膜蒸发新工艺技术(Mechanical Vapour Recompression简称MVR)的方案,以及试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生产运行结果表明,机械压缩降膜蒸发工艺技术在中铝广西分公司氧化铝厂一期技改工程中的应用是成功的。
2003(Z1).
摘要:碱液制备石灰乳可避免用水配制石灰乳的缺点,对氧化铝厂提高产量、节能降耗有着重要的意义。深入研究了碱液化灰时,不同条件对化灰浆流动度的影响以及灰浆固含对灰浆有效钙的影响,提出了工业应用的条件。
2003(Z1).
摘要:回顾电解法炼铝的阳极生产发展历史, 叙述阳极生产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2003(Z1).
摘要:对将65kA系列自焙阳极铝电解槽改造成90kA中间点式加料预焙阳极铝电解槽的两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对选择的改造方案进行了实施。在改造实践中找出了存在问题的原因。
2003(Z1).
摘要:传统的烧结-鼓风炉炼铅法面临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的挑战。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联合多家冶炼厂,就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工艺进行联合攻关。在经过工业试验和工业验证试验后,对两座炼铅厂采用该工艺进行了设计,且现已建成投产。实践证明,该工艺技术先进,环保效果明显。
2003(Z1).
摘要:围绕铝电解槽低电解温度稳定控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工艺技术条件问题,对槽设定电压、分子比、铝水平、电解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与测试。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低电解温度的选择。重点研究形成了完整的低电解温度稳定控制模型。
2003(Z1).
摘要:实验发现,Sb(V)和As(V)在铜电解精炼过程可形成砷锑酸,砷锑酸继续与电解液中的As(III)、Sb(III)、Bi(III)作用能形成砷锑酸盐,砷锑酸盐中的As(III)、Sb(III)、Bi(III)在含Cl-的强酸性溶液中可分离。利用砷锑酸盐的这一特性,合成了对铜电解液中As、Sb、Bi具有良好选择性且能重复使用的吸附剂。
2003(Z1).
摘要:原料浆槽搅拌以空气搅拌和挂链搅拌为多,采用这种搅拌方式,其运行费用较高、搅拌质量不佳。因此,必须研发新型机械搅拌。以山东分公司特种氧化铝厂分解槽和选精矿料浆槽为例,详细阐述了新型机械搅拌的研发过程和方法,新设备运行效果良好,顶底固含差小于5%,每台可节约投资143万元。
2003(Z1).
摘要:电解槽使用寿命的长短是制约每个电解铝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一 个关键性因素之一,如何延长电解槽的使用寿命是电解生产企业研究的永恒课题。介绍了优质阴极在160 kA预焙电解槽上的应用情况,旨在提高电解铝的经济效益和延长电解槽的使用寿命。
2003(Z1).
摘要:分析了铝土矿的化学成份、矿物组成的特点以及硅、钛等矿物在预脱硅、预热和溶出分离过程中的行为,并以中州铝厂选矿拜耳法为例,论述选用选精矿双流法处理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在工艺上的合理性。
2003(Z1).
摘要:根据山西关铝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实际,分析了190 kA铝电解槽大型预焙槽炉帮异常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2003(Z1).
摘要:计算并绘制了Cu-As-H2O系的电位-pH图,对高砷硫化铜矿细菌浸出液制备砷酸铜的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细菌氧化浸出可同时浸出Cu和As,根据不同的pH值和铜砷比,得到了组成不同的砷酸铜(CuHAsO4、Cu5H2(AsO4)4、Cu2AsO4OH)。
2003(Z1).
摘要:综合评述了300 mm硅片在晶体生长、杂质行为、缺陷控制、表面质量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硅基材料的开发进展情况,指出应变硅与绝缘体上硅(SOI)相结合是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而纳米集成电路用硅及硅基材料将是微电子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和希望所在。
2003(Z1).
摘要:介绍了贵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及对高新产业发展的作用,阐述了贵金属材料在环境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信息产业基础材料等工业领域中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2003(Z1).
摘要:开发高新技术产业是振兴我国锂工业、使其走出低谷的重要途径。锂离子蓄电池的问世,给我国锂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力开发和发展我国锂离子蓄电池的高新技术材料产业,使其迅速占领巨大的国内市场和打入国际市场,将给我国锂工业赢得无限商机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3(Z1).
摘要:块体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备块体纳米材料是实现纳米材料大范围应用的关键。简要介绍了块体纳米材料的各种制备技术,指出了这些制备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2003(Z1).
摘要:超纯碳酸锂是制造电子元器件和光学器件的基础原材料,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市场潜力大。新疆有色金属研究所已成功开发出了超纯碳酸锂的制备工艺,并建成了小型生产线,其产品质量稳定,各项技术指标全面达标。降低生产成本和形成产业规模是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003(Z1).
摘要: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将大量的质子引入到单晶硅中,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观察,在注入质子的硅片中,片状缺陷导致晶格的损伤,退火过程中,质子复合成氢分子并聚集,产生巨大的内压力,在表面产生气泡和裂坑;高温退火容易使氢逸出,导致内部压力的降低,气泡突起变小;质子注入硅片在低温退火后内部形成裂纹,而高温退火内部还形成带有非晶化内壁的空腔结构。
2003(Z1).
摘要:LEC法生长的轻掺铬高阻GaAs 晶体熔融KOH腐蚀坑SEM观察结果表明,轻掺Cr-GaAs晶体位错的径向分布呈“W”型。这是由于GaAs单晶生长过程中,晶体中的热弹应力的“W”分布和位错大量增殖时所需的临界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红外透射测量结果表明:当位错密度不太高时,位错引入的电子态的体密度低,位错的径向分布对红外透过率的影响很小;当位错密度很高时,其对红外透过率的影响不可忽视。
2003(Z1).
摘要:对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陶瓷电容器级(平均粒径为0.1-0.2μm的超细粉末)Nb2O5粉末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均匀沉淀过程中,反应温度、沉淀终点pH值、反应物浓度、脱水剂和添加剂以及焙烧温度对Nb(OH)5粉体粒度分布及粒径的影响。利用TG-DTA、SEM、XRD、比表面积测试仪(BET)和CILAS粒度测试仪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H2NbOF5浓度在0.2~0.4M时,以NH3·H2O作沉淀剂,用乙醇、丙酮等作脱水剂,所获沉淀在80~100℃干燥后,制备的Nb(OH)5粉体粒度均匀且分布窄,其平均粒径为0.07 μm,经700℃焙烧后,可制得粒度分布窄、团聚少、比表面积为14.44 m2/g、平均粒径为0.1 μm,且纯度>99.95%的陶瓷电容器级Nb2O5微粉体。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工艺流程短、污染小,产品纯度高等特点。
2003(Z1).
摘要:介绍了高强度低硅青铜QSi1.8-0.5的研制过程,并对两种生产工艺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认为采用加工率控制性能可以获得所需力学性能,更适于规模化生产。
2003(Z1).
摘要:介绍了用锌冶炼浮渣,采用湿法生产前驱体,利用微波连续煅烧生产高纯超细活性氧化锌的技术工艺,为冶炼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创了一条新路。
2003(Z1).
摘要:采用一个k-e低雷诺数紊流模型建立铸嘴型腔三维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分流块几何尺寸、数目、形状影响铸嘴型腔熔体出口速度和温度的计算机仿真,得知分流块几何尺寸减小可以明显降低铸嘴型腔出口处熔体速度相对误差,使熔体温度沿铸嘴宽度方向分布更均匀。因此,在保证铸嘴结构刚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延长型腔长度以及减小分流块尺寸。
2003(Z1).
摘要:介绍了平果铝业公司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PGL-CIMS)的体系结构,信息集成方案及主要集成内容。PGL-CIMS的成功实现为大型铝冶炼企业提供了经验。
2003(Z1).
摘要:分析了我国氧化铝工业能耗的现状及其影响能耗的主要因素,指出了系统节能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氧化铝工业应予开发应用的系列重大节能技术。
2003(Z1).
摘要:通过分析电解槽系统直流负载特性,介绍可控硅整流系统续流及斜降功能对整个系统协调控制和安全稳定性方面所起的良好作用。
2003(Z1).
摘要:主要介绍了75 m2双筒叶滤机的用途和设计准备阶段的问题分析、改进设计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效果。
2003(Z1).
摘要:立盘过滤机是氧化铝生产中一种高效的过滤设备,在吸收国内外同类型设备优点的基础上,对扇形板和分配头等核心部件做了改进设计,提高了过滤效率,增加了扇形板的刚度,而且容易更换滤布和扇形板。
2003(Z1).
摘要:为解决LC系列泥浆泵的机械密封配件供应问题,对LC泵的机械密封进行消化研制,通过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成功地实现了替代供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3(Z1).
摘要:介绍一种用于铝电解整流设备过程控制的数字控制系统(PSR)。该系统具有稳定性好、精度高、响应快的特点。实际应用表明,PSR系统完全可以满足铝电解生产对可控硅整流设备的要求。
2003(Z1).
摘要:根据文献讨论了ICP-AES悬浮液进样技术的样品制备方法、仪器设备、校正方法、影响悬浮液进样传输效率、雾化效率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及其应用。
2003(Z1).
摘要:分析了矿山项目投资强度大、要求的成本系数低等特点,指出控制生产成本是矿山企业生存的要点,阐明了矿山项目的优化设计对降低矿山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性,强调将低成本化作为矿山项目的设计目标。
2003(Z1).
摘要:根据有色金属矿区与所在城市的关系可将矿区分为城市矿区型、矿区城市型和城镇型3类,在分析我国有色金属矿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不同类型的有色金属矿区实施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003(Z1).
摘要:在总结我国电解铝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对其进行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我国电解铝发展的出路在于进行结构调整。
2003(Z1).
摘要:随着氧化铝产量逐年大幅提高,原有的供水、供电、供汽系统等的平衡被打破,为在增产不增人的情况下寻求新的平衡,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推行了“零缺陷”的管理理念,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3(Z1).
摘要:通过在职工培训、安全管理、检修质量、劳动工艺纪律等4个方面实行“倒三角”管理,提高了车间管理水平,实现了管理、生产双赢的目标。
2003(Z1).
摘要:阐述了我国有色矿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资源危机,而且矿山企业税费负担重,本文针对矿山企业普遍征收的资源税的税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对矿产资源征收税费的经验,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矿山企业资源税税收制度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2003(Z1).
摘要:简要介绍了栾川地区的成矿地质环境和矿产资源条件,客观地分析了该区矿产资源的特点和工业基础条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策略。
2003(Z1).
摘要:分析总结了160kA系列强化电流至165kA后,以铝水平管理为中心,合理调整其他技术条件,并引入新的竞争机制,保证160kA系列生产平稳进行,并取得理想经济指标的生产管理经验。
2003(Z1).
摘要:阐述了阳泉矿通过资本运营,依靠组建联办矿山,实现国有老矿山低成本扩张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做法,提出了矿山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2003(Z1).
摘要:分析了会计电算对会计工作程序、管理制度和会计人员的影响,针对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及对策。
2003(Z1).
摘要:论述了中国加入WTO后对会计行业的影响和全新的要求,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2003(Z1).
摘要:介绍了关铝公司在战略管理中的实践经验,对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重大意义做了论述,以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意识和发展意识,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3(Z1).
摘要:分析了现行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根据人力资源的不同层次,合理确定分配制度,以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留住关键人才,淘汰富余人员。
2003(Z1).
摘要:电解铝工业中电耗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较大,加强铝、电联姻,可降低生产成本。分析了辽宁抚顺铝厂与电业联合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3(Z1).
摘要:根据生产实践,对190KA中心下料预焙阳极电解槽技术条件的优化控制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对实际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提出了一组合理的电解槽技术条件配置,在此技术条件下,可获得高的电流效率。
2003(Z1).
摘要:分析了山西关铝股份公司发展的内外环境,进而探讨了该公司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3(Z1).
摘要:以山西铝厂为例,从企业实现资产重组,调整产权结构、改革管理体制,强化竞争意识、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科技水平等4个方面论述了其对企业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与效果。
2003(Z1).
摘要:对中州铝业分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生产安全的特性以及实现安全生产的途径。
2003(Z1).
摘要:总结了国有企业实行年薪制方面的经验和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使年薪制更完善,更全面,真正起到对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作用,提出了一些探索性意见与建议。
2003(Z1).
摘要: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通过全行业广大职工的辛勤劳动,在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行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相关有色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国际、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交流技术经验,传递科技信息,探讨发展趋势,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发展,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以便实现2020年的发展目标,决定召开“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并征集相关论文在会前编印成册。 受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委托,《矿业研究与开发》编辑部有幸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5届学术年会” 编辑出版凝聚着近90个单位,5位院士、100余位有色金属科技、管理工作者辛勤劳动、反映我国有色系统多学科进步重大成果的会议论文集,感到由衷的高兴。从观点新颖,论据翔实的论文编辑工作中,编辑部成员受益非浅,在此,请允许编辑部代表广大读者对作者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 这一文集共编入涉及从地质、采矿到材料深加工(包括工艺技术、设备)等技术领域的98篇论文,通过对这一文集的编辑出版,感悟到我国有色行业20余年...
主管单位: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总编:褚洪涛
主编:尹彦波
副主编:罗园园
创刊:1981年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5-276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43-1215/TD
刊期:月刊
联系电话:0731-88671578
E-mail:kyyk@chinamine.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