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植被恢复时间对林下植物群落及土壤性状影响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露天矿排土场人工植被恢复对林下植物群落及土壤性状的影响关系我国生态建设效果.以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为研究区,在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克里格空间插值方法及综合指数法,深入研究了矿区排土场不同复垦措施下样地的林下植物群落与土壤性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杨树+油松(2009年)样地的植被多样性最优,而山杏样地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优,2002年种植的山杏样地的土壤酶活性最高,1998年种植的山杏样地土壤养分(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恢复效果最好;(2)受植被类型、复垦时间、地形地势、土坡不同性质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排土场林下植被指数与土壤性质指标的分布格局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从土壤改良角度为矿区构建最优植被重建模式提供了一定参考.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焦晓亮,李明超,毕银丽,田野.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植被恢复时间对林下植物群落及土壤性状影响[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4,44(11):172-18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11-13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